课后思考题

课后思考题

课后思考题

-
回帖数:0

 

简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、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。

1、临床表现:

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,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,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其特点是由于铜沉积在肝、脑、肾和角膜等组织,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。整个病程分为3个阶段:从出生后开始的无症状期;肝损害期;肝外损害期。
①肝脏损害:多表现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,少数表现为急性肝炎甚至肝功能衰竭,15%病人可同时发生溶血性贫血。
②神经精神损害:症状出现多晚于肝损害,早期主要是构语困难、动作笨拙或震颤、不自主运动、肌张力改变等,晚期精神症状更明显,常有行为异常或智能障碍。
③肾脏损害: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。
④其他损害:角膜k-f环,骨骼系统损害等,少数可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低下、葡萄糖不耐受、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低下。

2、诊断标准:

诊断:①肝病史或肝病征/锥体外系病征;②血清cp显著降低或/及肝铜增高;③角膜k-f环;④阳性家族史。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确诊wd;符合①③④为很可能的典型wd;符合②③④为很可能症状前wd;如符合4条中的2条为可能的wd。鉴别包括肝脏及神经系统两方面疾病,如急性或慢性肝炎、肝硬化,以及小舞蹈病、扭转痉挛和精神病等。

3、治疗原则:

①饮食治疗:避免高铜食物(小米、荞麦面、糙米、豆类、坚果类、薯类、
菠菜、茄子、南瓜、蕈类、菌藻类、干菜类、干果类、软体动物、贝类、螺类、虾蟹类、动物的肝脏和血、巧克力、可可)。某些中药(龙骨、牡蛎、蜈蚣、全蝎等)。适宜的低铜食物(精白米、精面、新鲜青菜、苹果、桃子、梨、鱼类、猪牛肉、鸡鸭鹅肉、牛奶等)。勿用铜制的食具及用具。

②药物治疗:两大类药物:驱铜及阻止铜吸收(以驱铜药物为主),驱铜药物能强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,如二巯丙醇、青霉胺、曲恩汀、二巯丙磺酸钠、三乙烯-羟化四甲胺、二巯丁二酸等,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,如锌剂、四硫钼酸盐。